全国统一服务热线:18600000471
当前位置首页 > 普文理 >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与经验总结

必须说下,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把高中生物当成一个纯粹的理科去学是不对的。

特别是进入高三,理综合卷以后,一些生物不好的学生学生将生物当成化学、物理一样去刷题,或者在刷理综卷的同时顺带刷刷生物,只会让缺漏越攒越多。尤其是理综合卷,

选择题的分值大幅提高,使得生物这门课上的短腿再也不能被化学、物理两科上的优势所掩盖。

事实上,很多数学、物理成绩非常突出的学生却不能在这样一门“理科”课程当中取得优势。生物老师在这门学科的提高上反复强调“回归课本”却又让很多习惯刷题的理科

生不知无从下手。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文中作者(后来裸分上北大)在物理竞赛结束后,生物学科一下跌到了43分。理科竞赛思维禁锢的他完全不能理解一个无法用“刷题”提高的理科。

后来生物却成了他得分效率最高的一门科目,甚至远远地超过所谓的“天下第一题”作文。一张生物卷,只需要用15分钟拿下78分到80分的高分(满分80分)到了高三后期就

成为一种习惯。

作为一个骨灰级的生物学渣,他逆袭的方式很简单,看书看不下去是吧?那就用最笨的办法,抄书!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他利用每天的时间,从必修一第一页的引言部分

开始,把生物三本必修课本给抄了一遍。

这个方法或许极端(抄书其实很花时间,也没必要),但至少证明一点:

生物考试的所有知识点,都来自课本。

提高生物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

高考生物怎么考?

对一门科目的备考,需要从试题题型与内容入手,才能有的放矢。要提高生物成绩,仍然需要从生物考试的题型来分析。

以全国卷为例,生物的试题题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细节考察题——对知识点的细节、易混淆点的考察。

◆典型应用题——对涉及知识点的典型题型的考察,如光合、呼吸作用的计算,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计算,神经—体液调节的分析,教材实验等。

◆材料分析题——引用课外文字材料,看似高深没见过,经过分析后可用课本知识解决,或用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等课本中的思想方法解决。考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

全国卷生物高考的题型和内容都比较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全国卷的生物考题中出现了三种现象:

◆选择题考察课本小字:例如15年全国Ⅱ卷第2题考察的端粒学说出自课本小字,而非课本正文段落。在阅读课本过程中更细心的学生往往能够注意到这个课本中不起眼的细节。

◆教材原文挖空设题:例如15年全国I卷第31题的第2小题就出自课本原文段落。

◆分析完整生化过程:例如16年全国Ⅲ卷第30、31题。由于高考的选拔性质,其题目在一定程度上要躲避常见题型和考法,这就是材料分析题存在的意义,也是全国卷生物“不难,

但怪”的特点的体现。

总而言之,无论生物试题如何变化,计算内容少、知识点多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科为了体现区分度、难度和灵活性,在基础概念和概念辨析等细节方面就往往不容易拿分,这恰恰

是很多擅长计算和解题的理科生不擅长的地方。因此,考生必须对课本内容熟练掌握,才能以不变的备考策略应付万变的考题。

如何参透生物课本?

掌握课本内容,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研读课本。可能许多老师提出过这个建议,但当我们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花了时间看书,但并没有领悟什么新东西——这是方法的问题。

我敢肯定地说:如果真正吃透了生物课本,当你看到一道概念辨析类或典型应用类的概念选择题时,你马上可以知道哪个选项是错的,哪里错了,有什么“坑”,有什么特例。想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难,下面我介绍一些研读课本时需要注意的tips。

◆重视概念

第一,对名词的定义尽量背诵。阅读课本时应当注意限定词,这会对理解一个名词及判断从属关系有非常大的帮助。

例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定义阐释了其来源、功能、化学本质。

例2: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的定义阐释了其来源、运输途径、

功能、含量、化学本质。

第二,对过程的概念动态理解。课本中有许多动态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描述这些过程的概念并不需要背诵,而是需要在脑中有动态推演的过程。

例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这个概念很长,实际上我

们需要清楚的是有氧呼吸的每一个阶段发生什么生化反应。脑海中要有一张动态图,如下。

例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也许是一些同学的痛点。对于这样的动态过程,在网上搜索或向老师索取flash或者教学视频,反复观看直到自己能在脑海中建立这样的动态过程。对于

过程中的细胞板问题、同源染色体问题等,首先要弄清问题主体名词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联系动态过程理解。

第三,规范术语的完全记忆。本质相同但表述相异的答案并非不正确,但在高考这样的标准化考试,按照原文表述一定万无一失。如果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原话表达,至少要做到使

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例1:本例体现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答: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or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2: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例3: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重视概念细节辨析

对付概念细节类题,需要做好概念之间的辨析。以下是研读课本时注意辨析的地方。

第一,程度副词往往暗含考点。主要是“绝大多数”、“主要”、“一般地”等字眼,往往蕴含考点。

比如说这句“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在我看来这句话就是正确的废话。植物细胞含有叶绿素,这不是常识吗?为什么要说“主要”呢?再比如说“大部分有性生殖的生

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这个“大部分”是什么意思呢?

每次我去找老师询问这些不必要的字句,总是能够对课本的概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在面对试题的时候,所有字面上的和隐含的信息都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的面前,那些老师在

题目当中设的考点,挖的“坑”都变得一目了然。

例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但是生产者不等于绿色植物。思考: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硝化细菌等)也是生产者。

例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思考: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第二,近义词和形近词需要分辨。

例1: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例2: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

例3:赤道板、细胞板。

例4: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题中一个比较狡猾的设错点是:一个概念表述本身是正确的,但它和前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正确。这样的设错方式在政治、历史等文科中较常见,

但在生物中出现往往会让理科生措手不及。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个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它与别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什么这样表述?不是因为它在细胞中含量多,而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这样就建立了“主要的”与“绝大多数生物”的关系,断绝

了“主要的”与“含量多”之间的关系。

例2:单倍体是体细胞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吗?是体细胞含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吗?不是。单倍体是指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等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本物种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的个体。这样就建立了“单”与“本物种正常体细胞的一半”之间的关系,断绝了“单”与“一”或者“奇数”之间的关系。

例3:从山脚向山顶的群落差异体现的并不是垂直分布而是水平分布,为什么?

第四,重视细节。逐字逐句阅读,不应忽略各种小字部分、课后习题和图片给出的信息。这些并非课本正文的内容,往往也不作为主流考点,但是即便在题型和难度稳定的全国卷生物

当中,也可能作为选择题的细节考察。

例如:

细胞骨架的定义和功能。

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课本上有图无字)

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tRNA也有碱基互补配对(从示意图中看出)。

五碳糖图示的五边形不代表5个碳原子,而是4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潜台词:植物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动物体内的酶。)

或许你注意到了课本上的这些细节,又或许没有。但今后你的阅读,需要更加仔细。

第五,注意特例&无特例语句。顾名思义,特例的存在容易让考生考虑不周,而无特例语句的存在容易让考生“考虑过当”。以下是范例。

特例: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不是绿色植物的特例?(与辨析联系)

无特例语句: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必修一P41)

第六,类比/拟人/举例/口诀记忆。

类比法:浆细胞的作用是释放特异性抗体,它并没有识别作用。它就像大街上的洒水车不断向外喷水(抗体),只是不同类型的洒水车(浆细胞)释放的液体(抗体)不同,且每种

类型只能释放一种。

拟人法:类囊体薄膜懂得“肥水不流外人田”,产生的[H]和ATP只供暗反应利用。

举例法:昏迷的病人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后可控制→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某些破坏性物质如强酸能进入细胞内→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而不

是绝对的。

口诀法:“新铁臂阿童木猛”、“一家写两本色书来”、“细线织蓝衣”这类口诀大家也许耳熟能详,遇到一些由并列短语或并列关系的句子构成的知识点,可以自己编口诀进行记忆。

最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当遇到新发现的知识点或注意点或新编的口诀,何不用笔记在本子上呢?

◆重视实验

第一,实验步骤。

例:“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顺序。

第二,实验细节。主要仔细阅读实验部分当中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的细节。

例1: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使用时现配。(必修一P27)

例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作用。

第三,实验原理。真正理解每一步是为什么,有什么用,会造成什么结果,观测指标是什么。非选择题中的部分实验题虽可能与课本实验大相径庭,但实验方法和思想是一致的。

例1:在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为什么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能观测到什么?证明发生了什么?

例2:在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离心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生物如何刷题?

当然,生物作为一个理科,研读课本还不够,一定量的习题在帮助锻炼题感、巩固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 做题加强审题

总讲审题的重要性,不能泛泛而谈,要具体地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逐字阅读,不能看错题。不要觉得自己不可能看错,事实证明,即使在高考有看错题的可能性。比如要看清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是基因频率还是基因型频率等。

第二,理解题目条件,抓住入手点/突破口。不被无关语句迷惑,关注题目需要我们探讨的重点条件,不寻常的、匪夷所思的地方往往是切入点。

第三,心态端正,不要轻视任何题目。不管觉得题目多熟悉,都不要轻视题目。否则容易产生思维定势而导致错误。

◆巧用笔记本整理易错点

错误不一定是错题,有可能是猛然之间发现的观念偏差。

由于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平日训练很容易发现知识点的模糊或遗漏。此时需要在回归课本后,用本子将对应的正确的知识点记录下,必要时注明易错点和特例。这是完善自身知

识体系绝佳的方法。

◆ 专业术语表达严谨准确

文字表达务必要严谨准确,对专业术语不能改动任何一个字。

重在行动 | 贵在坚持

除了做题外,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我还有两个小建议。

第一,经常进行对性质与实例之间的推演,以联系概念与实际应用。这样的推演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分析能力,以应对分析式文字表达考题。以下是范例:

胰岛素是蛋白质,人的消化系统可以消化蛋白质→补充胰岛素不能口服

无机盐是人体内维持渗透压的重要成分,汗液中含有无机盐→运动出汗后不仅要补充水分,还要补充无机盐。

第二,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方法是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将自己上一阶段学习或复习的内容进行完整的体系化的呈现。在这一过程中多使用关系图来阐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检测

完之后,巩固自己无法完全回忆起的知识点,解决新发现的疑点。

学习重在行动,贵在坚持。在高中学习紧张的情况下,分给生物学科的时间必定是不多的。但如果你能每天好好研读几页课本并做好笔记,认真做一些题,有空做一些推演和自我检测,

那高中生物就没有什么能难得到你的了。


联系方式

电话:18600000471 网址:www.wenhuake.demujiaoyu.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金桥三路与乌尼尔东街交汇处(内蒙古日报社南金桥广场东南角——德慕教育)